照妖鏡

5/random/ticker-posts

監委名單爭議 兩黨各說各話?


 蔡政府提出最新的監委名單,沒想到名單一出,國民黨卻炸了鍋!!認為這份名單政治色彩太過濃郁,尤其對於陳菊被提名監察院長感到相當不合適,認為可能會讓陳菊高雄市長任內的弊案不了了之,且有球員兼裁判的嫌疑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 面對質疑,民進黨則回應,陳菊歷經民主化運動,且曾遭受迫害,因此擔任監察院長是合適人選,另外,總統蔡英文也回擊,表示她提的名單比先前馬英九執政時所提的名單好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 藍綠兩黨持各自的論點,爭執不斷,就連現在國會第三大黨的民眾黨也表示無法認同這個監委名單,而回歸制度層面來說,監察院的權能在於監督行政、立法兩權的平衡,但在民進黨完全執政的情形下,有著明顯政治色彩的人真的能夠超越黨派執掌監察院嗎?雖然監察院長兼任人權會主委,但是單就為人權奮鬥過就適任監察院長嗎?這些都是人民應該要提出質疑的。


 另外,攤開過去的歷史,蔡英文政府會被認為酬庸其實也不是沒有原因,從行政院長到部會首長,其中都不乏出現「敗選者」或「派系人馬」,連中選會主委都是民進黨選舉選輸的李進勇,甚至台水董事長都可以是彰化縣長落選的魏明谷。因此,再回頭來看這次的監委名單,除了陳菊之外,還有許多都是民進黨「自己人」,這也難怪會被認為又是一個酬庸名單。

 視角轉到國民黨,國民黨大動作佔領立法院,抗議陳菊成為監察院長提名,而這樣既視感,要追溯到太陽花學運,當時的馬政府斥責佔領立法院的大學生們,並且告上法庭,這樣不是大大的打臉自己當初的論述和做為嗎?執政和在野用的腦袋難道是不一樣的嗎?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 我國現在偏向兩黨政治,藍綠為了爭取民眾支持,執政前後都難免言行不一,但是法律賦予執政者這些任命的權利,是希望能夠使國家運作順暢以求進步,但是當權者不能秉公處理,反倒不斷做出讓人質疑的決議,如此作法真的是憲法所求的精神嗎?而當反對者提出質疑便以批評過去來凸顯自己的好,這樣只會「比爛」的政府,又能為人民帶來什麼?

張貼留言

0 留言